很多時候,我們都想在做家具的過程中,做到繼承傳統工藝和審美藝術的同時,也做到顛覆性的創新。但是在實際操作當中,如果完全遵照舊制,就成了“依瓢畫葫”,作品呆板不生動沒靈氣;如果完全顛覆過去的造型,則又有失傳統的美感,成為“四不像”。那么,怎么才能打破這個悖論呢?
實際上,這就是一個“度”的問題,做好平衡,不失古韻,且有創新更具美感。在長期的實踐當中,我得出了一個“以點蓋面”的設計理念。所謂“以點蓋面”,就是家具的器形、構架、氣韻等等方面在整體遵循傳統家具同時,從某個小的具體部位和方面做有限的創新,從而以點帶面的影響到整個審美感官的方式和方法。這樣既延續了原有美,又增添了新的美學元素。
在我們的紫檀扇形官帽椅的制作過程中,就是對“以點蓋面”這一設計理念實踐下的成果。這套官帽椅,乍看與明清時代并無二致,似乎外形和尺寸基本是別無二致的復制版本。但是,給人的氣場和感官卻大不一樣,它線條洗練、造型舒展,極其典雅、端莊,蘊含了很強烈的儒雅文人雅士氣質,整體印象四平八穩、舒展大氣。
實際上,在制作過程中,我們從一些細節著手,做了細微的改進。在設計初期,我觀察測量并出了很多官帽椅的券口牙子的“洼堂肚”不同弧度的版本草圖,我發現,指甲圓的弧度大小不一樣,整體效果韻味完全不同。比如說,角度越小,弧度越大,這樣就給人拘謹不伸展的感覺,有些小氣。而角度越大,弧度越平,線條曲線就越平和伸展放達,給人大氣瀟灑之感。于是經過多輪論證,最終確定了現有最佳版本。同樣,在搭腦的設計上我也遵循了這一原則,對于搭腦的弧度曲線長度,都做了改進,都以求最有美感。
這款官帽椅與以往相比,細節的改動,卻給人視覺更強的沖擊力,視覺空間更開闊,更加突出了放達與大氣。在家居設計實踐過程中,我常常想,家具的設計實際上是一種哲學思想。在傳統和現代,繼承和創新方面,只有抓住審美藝術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,就能找到一個很好的平衡點,以點蓋面,小改進,卻彰顯的是大藝術。